微生态制剂是指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或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活菌或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或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可根据其应用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改良水产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常见的有乳酸菌、水产芽孢杆菌、酵母菌、EM菌等;另一类是水质微生态改良剂,投放至养殖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常见的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
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菌株的来源和安全性
不同种类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组织结构以及食物构成等不相同,其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结构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应注意菌株的特异性,所选的菌种应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严格的驯化,防止对渔业生产和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的养殖要求和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对应菌株,发挥它的效果。
(2)注意菌株的质量和活化
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注意菌体的数量和活力,保存时间过长的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量逐渐减少,活力不足,其作用效果明显降低。因此,建议在妥善储存后,还应尽早使用,如制剂的颜色和气味发生明显变化,则菌体可能已开始死亡腐败,尽量不要使用。除了注意保持菌体活性外,还可采取适当的活化措施提高菌体的活性,增强使用效果。
(3)注意使用时间和周期的准确性
由于微生态制剂起效具有滞后性,要发挥微生态制剂的治本防治作用,尤其是在幼苗开食,食性转换,季节变化,鱼病高发等关键时期,建议提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够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微生态制剂进入水产动物体内或者水体环境中,有益菌的数量具有先增后降的生长周期,其长短与菌群种类、密度、水体肥瘦、有害菌的数量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应用中应参考水体的透明度以及水质化学指标,及时调整。
(4)注意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因此对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必须强调个体化原则,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在使用微生态制剂前,各种环境因子都可能对微生态制剂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把不良影响降低,选择适宜的水环境,依此选择相适应的微生态制剂,并通过改进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