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池塘水质和池底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率。芽孢杆菌作用厂家为大家介绍健康农业从基质和水质的综合调控开始,基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动物能否健康成长。养殖动物以水为介质,生活在水中,底质与水质相互影响。水质管理的关键措施:
①用鲢鱼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为防止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水体老化,一般每亩投放0.25-0.5公斤/尾的鲢鱼20~30条。
②利用鲢鱼控制浮游动物的大规模增殖繁殖,特别是大型浮游动物如水蚤、枝角类、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只有控制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才能保证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同时,鲢鱼还可以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一般每亩投放50~80条大小为0.25-0.5公斤/尾的鲢鱼。
③通过受精补充单细胞藻类的营养需要。一般在池塘养殖初期,常使用全价肥和水元素,主要是氮、磷和发酵有机质;在养殖的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积累,往往需要补充磷、钾、镁、硅、钙、铁、锌等中微量元素。
④通过施肥补充微生物营养。一般主要指新建塘、淤泥较浅的塘、盐度较高的塘。关键的补充是碳和氮化合物,主要是多元有机酸。一般要求碳氮比为25:1左右。
⑤补充益生菌。一般前期补充光合细菌和EM菌,后期补充粪芽孢杆菌和粪产碱杆菌。微生态制剂一般选择在晴天使用,尤其是在连续阴雨天气之前更有意义。通常,它每7到10天放置一次。对于淤泥较深的鱼塘和以畜禽粪便为主要肥料来源的鱼塘,要加强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益生菌给药后应及时补充。
⑥控制藻类过度生长的药物。藻类过度生长的必然趋势是水体老化,其特点是形成大型蓝绿藻。改善时,一般在晴天酌情使用苯扎溴铵、戊二醛、邻苯甲醛或硫酸铜等非氧化性消毒剂等药物,并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