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芽孢杆菌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若干功能。按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特性、宿主对象、所含成分、作用部位、物理外观或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成多种类型。近期有人按其主要成分的不同而分成3类:
①益生菌剂,简称益生菌,由R.B.Parker(1974年)正式提出,是狭义的微生态制剂。指一类通常分离自宿主相应部位的正常菌群,以一至几种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经口服或黏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②益生素,又称益生元或双歧因子。
一种理想的微生态制剂的条件是:
①含一至几种高质量有效菌种。
②活菌含量高,至少应达107~1010个/克(毫升)。
③保质期较长,在此期限内,活菌数不低于原初的一半。
④具有良好的微生态调节或(和)其他功能。
⑤制剂具有较强的抗氧、抗胃酸和抗胆汁酸功能(可采用胶囊、微胶囊等剂型来达到),⑥尽可能添加双歧因子类可促进外源性和内源性有益菌增殖的物质。
⑦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⑧质优价廉。在实际商品中,微生态制剂有治疗用之分,剂型则有胶囊、微胶囊型的冻干菌粉以及片剂、水剂(口服液)、酸奶或冷饮等形式。水剂形式因不宜保存活菌等原因,不被推广。